笨写作
我们想要表达一件事物时,会受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。知识水平低会带来问题——表达不够正确,语焉不详可以使得表达不出错,许多人会以此手段规避错误。知识水平高也会带来问题——处处是术语让外行人听不懂,相关的知识不一定在读者的脑中,这会让寻常人难以读懂表达。
所有的表达都有其受众。哪怕简单的文字,也需要受众识字且有基础的阅读能力;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只能接受绘本的表达。我们写作的受众是谁?技术文章是给比作者水平更高的人看的吗?
知乎
今天逛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给孩子讲题为什么容易急眼? - 知乎。
因为你说话喜欢用超链接,你心里有一个库,信息都是从库里调用的,但孩子没有这个库,你一堆超链接发过去全调用失败,你说半天孩子那听到的都是404 not found。
文字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超链接,至少需要读者能理解词语的意思,比如超链接就是一个不那么常见的词。但是我们又不可能长篇大论在这里插入超链接的详细解释。那么这篇文章的受众就具备起码的上网冲浪经验,这些我们眼中的常见词汇不必详细解释。
避免出现文章读一半觉得看不懂、读一半觉得啰嗦没意义,写作前评判文章的受众具备怎样的知识是有必要的。
我的写作
现在看来,我的技术博文往往假设读者是某个技术领域的初学者,大部分博文都是手把手教程,一步一步点击总能看到预想的现象。在没有方法论支持的时候,我已经无意识地注重读者的水平问题了。 骄傲(‾◡◝)
但是仍然有稍微深入一些的博文,是需要读者具备[^筑根]水平,就需要大量读者所不具备的前置知识,但又没有相关说明,读者又会四处查找杂乱的资料。
傲慢和懒惰
书本文字受限于篇幅,往往整本书只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,而且前置技术都一笔带过。
我认为好的文章是一站式解决方案,如果这个问题是熟练工的级别,那么未入门 ~ 熟练工的读者都应该通过一篇文章解决问题。
得益于软件形式的呈现,一篇文章可以专注描述整体流程,其中的前置知识和细节可以以超链接形式插在某些段落。
写这样一篇好的文章费时费力,而且没什么收益,我也没法真正严格以此要求自己。
但我认为这样的终级标准是没问题的。不这样做就像写作代码不写注释,如果看代码的人能无障碍轻松读懂,那读者的水平可比写作者高很多。
对于技术写作,我不认为"像诗一样"是好的评价,诗是简洁有力的文化超链接,诗的解释千人千面,诗的内涵丰富复杂。但对技术,我的要求是尽可能精准的描述,通过无数精准的部件,尽可能拼凑一个精准的技术系统,最好不要有争议和副作用让人挠头。
自决论(SDT)
我相信无偿发表文章的作者始终希望读者从中学习一些什么,应当不至于变态到为了装逼而去写作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,自决论(SDT) 或许能帮助科学地写作。
面对一篇文章,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哪里?自决论将任何行动的主观能动根因归纳为 1. 胜任感Competence 2. 归属感Relatedness 3. 自主性Autonomy,那么对于读博客这件事提出如下未经辩论的论点。
胜任感指个体感觉对某个行为展示技能或效能的信心,归属感指个体感觉认为被群体认可或关心的程度,自主性指个体感觉在行为和决策中的自由度。
读博客这档子事,自主性是拉满的。以现在个人博客的曝光度,我想这个时代还在玩个人博客的都是小圈子的博友,归属感这块也不用在意。本文啰嗦的写作技巧可认为是针对性提高读者的胜任感。
笨写作
实际的工程实践中,我们往往走了技术上的"捷径"积累了技术债,而"笨写作"可以让人抽离出工程,而只关注技术本身,注意到更多细节。对于写作者,一定程度上消除一些"技术债"。